液氩杜瓦瓶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液氩储存效率与使用安全,其核心在于真空夹层的绝热效果。判断保温性能是否下降可通过以下多维度检测方法,结合设备运行数据与物理现象综合评估。
一、外壁温度异常检测
采用红外测温仪(精度 ±1℃)对杜瓦瓶外胆表面进行多点测温,正常保温状态下:
主体区域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(温差≤5℃)
阀门接口等部位温度可略低,但不应低于 - 10℃
若出现局部低温区(温度<-20℃)且面积超过总表面积的 5%,说明真空夹层存在泄漏点,保温性能已显著下降
二、液氩蒸发率监测
通过液位计记录单位时间内液氩消耗量,计算蒸发率:
静态蒸发率测试:在无取液操作的密闭状态下,连续 72 小时记录液位变化,正常新罐蒸发率应≤1.5%/ 天
动态对比法:与同型号新罐对比,若蒸发率上升超过 50%(如从 1% 升至 1.5% 以上),说明保温性能退化
快速检测:当环境温度稳定时,单日液位下降量超过容积的 2%,可判定为保温失效
注:测试需排除环境温度剧烈变化(日温差>10℃)、安全阀频繁起跳等干扰因素。
三、真空度指标检测
真空夹层的真空度是保温性能的核心参数:
使用真空计测量,合格杜瓦瓶真空度应≤1Pa(常温状态)
若真空度降至>10Pa,绝热性能下降约 60%,会导致明显冷损
专业检测可采用氦质谱检漏仪,当泄漏率>1×10⁻⁸Pa・m³/s 时,需立即停用检修
四、结霜形态分析
结合结霜特征判断保温状态:
正常情况:仅在液位计接口等部位出现薄霜(厚度<3mm),且随环境湿度变化自然消长
异常表现:
罐体外壁大面积结霜(覆盖>30% 表面积)
底部或焊缝处出现坚硬冰层(厚度>10mm)
停机后结霜区域仍不融化,且持续扩大
此类异常结霜多因真空失效导致冷量外泄,是保温性能严重下降的直观标志。
五、压力变化趋势观察
在密闭储存状态下,监测罐内压力波动:
正常状态下压力稳定在 0.1-0.3MPa,每日波动幅度≤0.05MPa
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压力持续上升(日均升幅>0.08MPa),说明大量液氩汽化,间接反映保温失效
安全阀频繁起跳(每日超过 3 次)且非超压充装导致,需优先排查保温问题
六、长期运行数据对比
建立设备运行台账,重点关注:
相同工况下(充装量、环境温度、取液频率一致)的补气周期变化,若周期缩短 20% 以上
年度真空度检测数据趋势,连续两次检测真空度上升幅度>5Pa / 年
与出厂参数对比,静态蒸发率三年累计上升超过 1%
符合上述任一情况,即表明保温系统进入劣化阶段。
七、辅助判断方法
声音检测:贴近罐体倾听,若能听到持续 “嘶嘶” 声,可能是真空夹层漏气导致的气流声
重量法验证:称重复满液氩后的总重量,与理论值偏差超过 3% 时,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
GB/T 18443.3-2010《真空绝热深冷设备 设计》规定,杜瓦瓶保温性能的有效期通常为 5-8
年,超过使用年限后需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。当发现上述多项指标异常时,应立即停止使用,联系厂家进行真空修复或更换真空夹层,避免因保温失效导致液氩大量损耗或罐体冻损。
金凤液氮罐
本文链接地址:http://www.mvecryoge.com/2006.html